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前半句很应景,后半句看下文。
看完后,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1
降准
刚下班,就被一条新闻刷屏了。
什么是降准?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。
我们去银行存钱,这笔存款并不是全部由银行支配,银行必须上缴一定比例的钱放进央行,银行一旦出大事,央行就会动用这笔钱来拯救,这相当于是银行的“救命钱”,目的是防范风险。这个上缴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。
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.8%。也就是,我们存进银行100元,银行就必须相应存进央行7.8元。
那么,降准就意味着增加银行可支配的资金。通俗来讲,就是银行的钱变多了。
根据最新的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,我国的货币乘数是7.85。也就是,存到银行100元,银行就能创造出785元的贷款。
此次央行降准,释放了5000亿元的资金,那么,按照7.85的货币乘数来计算,就可以创造出3.925万亿的贷款。
所以,这次降准释放的5000亿,只是银行体系的数据;如果是计算整个市场,那就是近4万亿的规模。
于是,有人忧心忡忡:咋地?2008年的姜你军、蒜你狠要重演啦?
2
不宽松
央行印钱,主要有三种方式。
1、逆回购
银行把优质债券卖给央行,从央行拿到钱,这就叫逆回购;过一段时间再从央行买回来,这就叫逆回购到期。
逆回购的期限很短,一般在7天以内,代表央行的短期货币政策,基本上每周都会操作。
2、中期借贷便利(MLF)
银行把优质债券质押给央行,从央行借到钱,这就叫MLF;过一段时间再把钱还给央行,债券解押,这就叫MLF到期。
MLF的期限一般3个月到6个月,代表央行的中期货币政策,一般在月中和月末各来一次。
3、降准
代表央行的长期货币政策,每年操作那么几次,能够影响未来一年的金融市场。
从总量来看,央行此次降准释放5000亿的长期资金,规模不小,但逆回购和MLF在收紧。
本周,央行开展230亿逆回购操作,但因为有4010亿逆回购到期,相当于本周央行从银行系统抽走了3780亿元的资金量。
本月中,央行开展8500亿MLF操作,但因为有1万亿MLF到期,相当于本月央行从银行系统抽走了1500亿元的资金量。
两个数据相加,相当于银行体系少了5280亿的资金量,已经多余本次降准释放的5000亿元。
而且,12月和1月分别还有5000亿和7000亿的MLF到期,这次降准释放的资金,市场普遍认为会拿出一部分来置换到期的MLF。
所以,从总量上讲,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宽松的迹象,跟2008年的4万亿不可同日而语。
如果看利率,逆回购和MLF的利率基本跟之前持平,并没有出现降低的迹象。
而在上周,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和银行质押式回购7天加权利率均出现快速上升,令市场猝不及防,这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核心指标,导致很多人担心资金面要收紧。
从这方面讲,本次降准更像是对冲资金收紧,而不是全面宽松。
降准的同时,央行的紧急表态也很耐人寻味,那就是再次强调“坚决不搞大水漫灌”。
综上,大放水,全面宽松的担忧是有点多余的。
3
通缩
降准的背后依然是弱现实的存在,当下经济基本面依然较为羸弱。央行此次这么快速地降准,应该是意识到了通缩的风险。
是的,你没看到,担心的问题不是通胀,而是通缩。
什么是通缩?去看前几天的文章《》。总之,就是社会需求坍塌,容易演化成恶性循环,比通胀更为严重,也更为棘手。
对于通缩的担忧,才是“房地产16条”在周三紧急出台和银行突然加大房地产贷款投放的真正原因。
所以,这两天股市房地产板块涨势喜人,今天更是全天领涨A股。
提升需求,还得靠房地产,短平快,稳准狠。
毕竟,发钱是不可能发钱的,这辈子不可能发钱的,社保又不会做,就是房地产这种东西,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要死灰复燃了,这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举措罢了,这是两千年未曾改变的一贯风格。
说实话,我之前还犹豫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,现在我越来越偏向后者了。
很多人说,现在是进退维谷,其实根本就不是。桥就在岸上,但非要摸石头,你说跟谁说理去?!
估计是想多摸几块石头,出口到美国,美国现在天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石头都不够用了,也是没地方说理了。
版权所有,欢迎转载
上海印刷 http://shanghai08.com